鑄造業是制造業的基礎產業,一直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的、不可替代的產業,是汽車、石化、鋼鐵、電力、造船、紡織、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眾多主機產品和高端技術裝備的創新發展須以現代鑄造為基礎保障,因此鑄造業的發展水平制約著制造業的發展水平。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進一步實施,我國鑄造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也成為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進入21世紀后,中國鑄件總產量已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鑄件的工藝出品率、質量穩定一致性、附加值等仍然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如何恰如其分地評價過去所走過的道路?如何客觀、公正地認識今天的成就與不足?如何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這些都是中國鑄造面臨的無法回避的課題。
一直以來,中國鑄造協會積極探索文化建設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大膽實踐、打造并培育文化載體,在不斷傳承行業文化的基礎上持續延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協會圍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文化建設,并取得顯著成效。為挽救、繼承和保護寶貴的鑄造文化遺產,總結鑄造業發展進程的歷史性經驗與教訓,中國鑄造協會順應歷史發展之大勢,竭誠匯聚了全行業的資源與能量,并組建了一支專長互補的專家作者隊伍,立下“盛世修史”之大志,實施《中國鑄造發展史》編撰的文化創意工程。鑄造,從人類的歷史發展中產生,又給予這個發展以巨大的推動。然而遺憾的是,此前我們沒有一部完整、深入、翔實地描述鑄造在華夏大地產生、發展與演變歷程的著作。講好中國鑄造故事,給中國鑄造業發展以借鑒作用,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這正是編撰《中國鑄造發展史》的立意所在。
《中國鑄造發展史》編撰工作自2014年啟動,充分發揮協會在全國鑄造行業中的威信影響和凝聚作用,吸納了鑄造行業內優秀的鑄造專家和學者,構建了由百余人組成的編寫團隊,為工作的持續開展和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團隊成員均為在鑄造相關細分領域長期耕耘的行業內專家或教授,理論知識深厚且實踐經驗豐富。此外,各卷均是由鑄造行業內極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著名專家擔任審稿專家,作者團隊和專家團隊經過多次研討與反復論證,確定寫作形式和呈現風格,每章內容都經過反復推敲、核準,專家們憑借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科學的質疑精神,對書稿的具體內容和細節問題進行嚴格把關。《中國鑄造發展史》以年代(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三部分)為“縱坐標”,以鑄造與經濟、社會、人文關聯為主線進行編寫。作為“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鑄造發展史》第一卷(古代卷)、第二卷(近代卷)分別入選2017年度、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并已分別于2018年、2020年順利出版,第三卷(現代卷)編寫工作已完成,已交付出版社排版,預計于2022年正式出版發行。中國5000年鑄造技藝的發展過程是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再構的過程,是一條 “興—衰—興”的曲折道路。這種 U形發展之路明顯標示了中國鑄造5000年歷程的特點:明清以前遙遙領先,明清時期岌岌可危,當代中國由大至強。這種 U形發展之路由復雜而深刻的各種因素所導致,是中國科學技術乃至中國社會發展之路的縮影。全書以中國鑄造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的重要技術、工藝和典型鑄件產品為主線,從文化、技術、藝術、生產層面書寫和試析 “興—衰—興”的 U形發展之路,以記錄行業發展歷史并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一卷(古代卷)分別以中國鑄造的起源及對中華文明的促進作用、銅器的鑄造、鐵器的鑄造、與鑄造相關的復合技術、古代鑄造的造型材料和造型技術為篇,全面回顧了中國鑄造的一路風塵,可以深入體悟中國鑄造文化的亮點和深邃內涵,尤其能助力于對鑄造業現實與未來的思考。第二卷(近代卷)是第一卷(古代卷)的精彩延續和傳遞,逐層剖析了中國近代鑄造的時代背景,深刻解析了中國鑄造“由盛轉衰”近代落伍的深層次原因,概述了中國近代鑄造產生及發展的總體歷程,并從不同地區角度總結近代鑄造的特點,富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是中國工業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歷史資料和學術著作。第三卷(現代卷)舉全行業之力而成,以歷史資料為依據,內容涵蓋了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鑄造工業不同歷史時期以及鑄造工業產業鏈上各主要相關分支領域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其以時間為綱,以鑄造產業鏈上同步發展的材質、工藝、技術、裝備、標準、科研、教育、管理等內容為目,還開創性地描繪出了鑄造工藝技術隨主要下游應用產業(汽車、機床、軌道、能源動力等)發展而發展的情況、鑄件主要生產地區的概貌和沿革,以及鑄造社團組織、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情況等;總結了許多歷史經驗和教訓,也提供了許多事件的有價值的答案;同時,還評價和分析了當前我國鑄造工業的發展水平及問題癥結所在,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設想,具備了有史料、有分析、有觀點,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體系完整、結構嚴謹的特點。